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在贸易问题上又放话了,这次直接牵扯到访华的事。8月5日,他在空军一号上接了CNBC的电话采访,明确说除非中美贸易协定达成,否则他不会去中国。意思就是,中方得先在谈判中让步,他才考虑动身。要不然,飞19个小时过去干嘛,没意义。这话一出,全球媒体都炸锅了,因为这不光是外交姿态,还跟中美贸易摩擦紧密挂钩。
特朗普上台后,贸易战一直是焦点。从2018年第一轮加征关税开始,到现在2025年他第二任期,这事没完没了。起因是美国觉得中国在知识产权、技术转移和贸易逆差上占便宜,导致美国企业吃亏。特朗普当时就根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,启动调查,然后一波波关税砸下来。最初是钢铝制品,后来扩展到电子产品、机械设备,甚至消费品。价值几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都中招,中国也反制,加征美国农产品、汽车和能源的关税。双方你来我往,全球供应链都乱套了,企业成本上升,股市波动大。
到2025年,特朗普重返白宫后,动作更快。2月份,他就签行政令,对中国商品加10%关税。3月扩展到墨西哥和加拿大,4月直接把对华关税拉到145%,中方回击到125%。这数字听起来吓人,实际影响更大。美国企业依赖中国供应链,比如手机部件、稀土材料,现在采购价飞涨。稀土这块,美国基本靠中国供应,全球产量中国占大头,一旦断供,美国军工和科技行业就麻烦。企业老板天天打电话到白宫抱怨,说再这么下去工厂得关门。全球市场也跟着遭殃,股市指数忽上忽下,投资者人心惶惶。
5月份,在日内瓦会谈,双方勉强同意暂停24%的互征关税,但剩下10%还卡着。会谈后,特朗普第一次否认访华,说邀请过期了。现在8月,他又重申这立场,还加了条件:中方得取消反制措施,扩大农产品进口,限制从俄罗斯和伊朗买石油。访华对他来说,是张牌,用来压中方在谈判中服软。他觉得去中国是给面子,那中方也得先给美国面子让步。这商人思维一览无余,特朗普从地产起家,谈判总想着赢家通吃。
为什么特朗普这么执着贸易战?一方面,美国国内政治压力大。民主党批评他亲中,共和党鹰派也怕对华软弱。民调显示,他的支持率从年初跌到42%,需要外交成绩提振。贸易逆差是老问题,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多出口少,特朗普觉得这不公平,得平衡。另一方面,科技竞争激烈,美国想在AI、半导体上保持霸权,限制中国发展。关税就是工具,逼中国开放市场,保护美国产业。
中方立场一直稳。外交部回应说,大门敞开,但得平等对话。中国经济体量大,产业链完整,不怕持久战。过去几年,中国转向本土供应链,减少对美依赖。农产品从巴西、澳大利亚进口,稀土出口管制更严。美国企业先疼,仓库积压,生产线转移到越南、印度,但质量和效率跟不上。全球经济一体化,中美绑得紧,脱钩谁都伤。
特朗普这表态,不是孤立的。从他第一任期开始,就把访华当筹码。2017年他去过一次,故宫茶叙,签大单,但后来贸易战升级。2024年大选,他承诺重谈贸易,胜选后动作频频。现在,访华挂钩贸易协定,等于说没赢就不会去。年底前如果没进展,访华泡汤。
影响呢?短期看,股市继续晃荡,企业调整供应链。长期,中美关系竞争为主,合作在气候、科技偶尔有。特朗普想赢,但中国坚持底线,不可能大让步。稀土、半导体这些关键领域,美国没对等谈判资本。一旦中国商品退出美国市场,消费品缺口大,从印度、墨西哥补,但产业链不稳。经济全球化,谁想赢家通吃,都得付出代价。
贸易博弈没速胜,只有耐力比拼。美国内部不统一,国会鹰派推法案,企业游说缓和。中国坚持战略定力,邀请函不是礼物,得互利。特朗普怒火可能平息,但深层矛盾在。科技霸权、供应链安全,这些短期难解。访华若成,对全球是积极信号,像泰柬冲突,中美合作能解决问题。但现在,特朗普一厢情愿,中方不会为访华认输。
这事暴露中美博弈本质。特朗普想用关税大棒逼让步,但中国底线思维给美国上课。平等对话才有出路,单边施压只会延长僵局。企业民众遭罪,政客玩火。希望理性回归,早日协定达成。
#优质图文扶持计划#
景盛配资-全国配资炒股门户-股票配资交流-炒股配资交流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