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时最初接触《水浒传》不是因为对这本名著有多少兴趣,而是因为干脆面里的人物卡,在集卡的过程中,才对这帮绿林好汉有了些许兴趣,继而有了阅读原著的想法。
不过很明显,把玩那些卡片的多半都是男孩,因此对这故事有兴趣的人自然多半是男性。
其实当我们读了原著之后就会知道,那也无可厚非,因为这本就是一本阳盛阴衰的小说,别说书中女性角色本就不多,甚至就连形象正面的女性角色也是少之又少,也难怪这名著鲜有女性读者喜欢了。
(杨雄、潘巧云剧照)
而更让笔者好奇的是书中的那些绿林好汉,他们为何多半不近女色?
一、梁山上的光棍
梁山一百零八将中,只有三位女子,即“一丈青”扈三娘、“母夜叉”孙二娘以及“母大虫”顾大嫂,她们三人倒是都嫁了夫君,也就是说,梁山之上至少有三位好汉没打光棍。
但你若是仔细读过原著就会知道,书中绝不仅仅只有三位好汉有妻子。
比如徐宁上山的时候就明确提到他有妻子,汤隆还事先将他妻子请上山,才把他也一并骗上了梁山。
(孙二娘剧照)
还有卢俊义在上梁山之前就已经有了妻子,只是他那妻子后来背叛了他,卢俊义在落草之后就没再娶了。
除了他们之外,后来的“没羽箭”张清也在征田虎时遇上了自己的真爱,他与那仇琼英成了一对,二人后来还有了一个孩子。
还有诸如花荣、宋清,书中也有提到他们有妻室。
所以并不是“所有的梁山好汉都不近女色”,而是大部分不近女色。
他们的理由又是什么?
二、对待女子的态度
施耐庵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解释过梁山好汉对于“近女色”这件事的看法。
比如晁盖登场时,书中就提到过一句:“那东溪村保正……最爱刺枪使棒,亦自身强力壮,不娶妻室,终日只是打熬筋骨。”
晁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,比如后来林冲擒下扈三娘之后,宋江将那女子截走,继而将那女子赐给王英,晁盖从头到尾就没发表任何看法。
(晁盖、宋江剧照)
其实一旁的其他兄弟都有想法,说是:“且说宋江收回大队人马,到村口下了寨栅。先教将一丈青过来,唤二十个老成的小喽啰,着四个头领,骑四匹快马,把一丈青拴了双手,也骑一匹马,‘连夜与我送上梁山泊去,交与我父亲宋太公收管,便来回话。待我回山寨,自有发落。’众头领都只道宋江自要这个女子,尽皆小心送去。”
可问题在于此时的梁山之主还是晁盖,这女子该如何处置,怎么轮得到宋江来决定?
照理说晁盖本该大怒,可他却没有,更奇葩的是宋江把这女子送给王英,他自己也没要这女子。
而此时其他兄弟们的态度也一样耐人寻味,书中只道:“宋江亲自与他陪话,说道:‘我这兄弟王英,虽有武艺,不及贤妹。是我当初曾许下他一头亲事,一向未曾成得。今日贤妹认义我父亲了。众头领都是媒人,今朝是个良辰吉日,贤妹与王英结为夫妇。’一丈青见宋江义气深重,推不得。两口儿只得拜谢了。晁盖等众人皆喜,都称领宋公明真乃有德有义之士。当日尽皆筵席,饮酒庆贺。”
眼看着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,在场的这帮好汉比王英强的何止一两个?他们却压根没有半点“为何不把这女子送给我”的疑惑,而是发自内心的为兄弟感到高兴。
这才是问题所在,仿佛他们都对这女子毫无兴趣一般,这是不符合人之常情的。
(潘巧云剧照)
不过话说回来,我们所理解的“人之常情”与《水浒传》中的“人之常情”或许本就是不一样的。
若你回看潘巧云背叛杨雄的那段经历,或许就能理解施耐庵为何会将梁山好汉塑造成一帮“钢铁直男”了。
三、潘巧云一语解惑
那杨雄虽然外号“病关索”,书中也提到他面容蜡黄,如有病一般,但其实这里的“病”并不是指他真的有病,而是“使动”用法,也就是说“关索见了他都犯怵”的意思。
换言之,杨雄可不存在什么身体抱恙的情况,他不仅身强力壮,而且武艺不俗,照理说,他这样的人设应该最能讨女子喜欢。
可潘巧云却偏偏不要他,宁愿与那僧人裴如海走到一起,也不愿陪自己的丈夫杨雄。
而书中也提到杨雄是因公事而一个月都难回家几次,确实是冷落了潘巧云。
接着书中提到这么一段:“一个财主家,虽然十相俱足,一日有多少闲事恼心,夜间又被钱物挂念,到三更二更才睡,总有娇妻美妾同床共枕,那得情趣。又有那一等小百姓们,一日价辛辛苦苦挣扎,早晨巴不到晚,起的是五更,睡的是半夜,到晚来未上床,先去摸一摸米瓮,看到底没颗米,明日又无钱,总然妻子有些颜色,也无些甚么意兴。”
(潘巧云、裴如海剧照)
你不得不服,施耐庵写的是他所处时代的普通人面临的困境,却也与当下的我们无比契合,我们又何尝不是如同牛马一般,为了碎银几两劳心劳力,经历了一天的工作之后,回到家中早已对一切没了兴致,只想倒头就睡。
万一有哪里没做得让妻子满意,轻则大吵一场,重则如同卢俊义、杨雄一般。
所以你问那些梁山好汉为何不近女色?
不是不想,而是不敢啊,连生存都成问题的前提下,哪还有心思考虑那些?也就只有王英那种贪色之人才会不计后果的娶那女子了,一般的普通人,在坠入爱河之前,还真难免冷静思考再三。
景盛配资-全国配资炒股门户-股票配资交流-炒股配资交流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